上蜡是正常的加工过程,并不算造假,那些种水相当好、种也满足老的翡翠倒不一定要打蜡,抛光那个过程就足以显水头了,并且种老的翡翠质地也比较紧密,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打蜡维护的。
那些普通的翡翠就需要打蜡来提高水头、维护翡翠的质地了。至于上蜡的原因,三哥归纳无非以下两点:
1、上蜡能让翡翠的外表更为润滑,提高翡翠的光泽度和透明度,一些种比较粗的翡翠也能看起来十分水灵,给翡翠整体起到提亮的作用,让翡翠的卖相更佳;
同时,上蜡能更好地粉饰翡翠外表的小坑洼、小空隙等瑕疵,让翡翠看起来更为“完美”。
2、上蜡能阻隔油污和灰尘进入翡翠内部,对一些质地不算特别紧密的翡翠而言,这一层薄薄的蜡就是一个十分好的维护层。
二、浸蜡,一字之差,却大有不同
除了上蜡之外,还有一种加工办法叫做浸蜡,尽管和上蜡只要一字之差,但它所代表的含义,可就差很多了。
浸蜡,行内又称它为“炖蜡”或“煮蜡”,是把抛好光的翡翠,放进滚烫的白腊溶液里,持续用火慢煮。
为什么要煮呢?由于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,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,翡翠内部的空隙会膨胀开来,这样消融的白腊溶液就能进入翡翠内部的缝隙中,添补翡翠内部的空隙,让翡翠看起来更为紧实,质地也能由于这样变得愈加通透。
不过这样的加工办法并不是业界承认的优化手法,而是归于处理,经过浸蜡处理的翡翠是开不了天然翡翠的证书的,原则上归于B货。
四、上蜡、浸蜡,怎么区别?
1、目的:
从本质上来说,上蜡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翡翠外表的光泽更好,是对翡翠的正常维护,并没有改动翡翠的本质;而浸蜡则是改动了翡翠内部的结构,时刻稍长,“煮”进去的蜡脱落,而翡翠内部的结构早已在加工过程中变大,填充的蜡没有了,剩下的只要质地松懈、水头变差的翡翠。
2、荧光灯检测:
在荧光灯下,上蜡处理过的翡翠只要弱小的白色荧光,而经过浸蜡处理的翡翠蓝白荧光十分激烈。
3、证书:
尽管仅仅靠肉眼辨认很难区别开上蜡翡翠,不过之前也有提到,浸蜡处理的翡翠是没有证书的,从证书这一点也能够简单直接的区别开来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学知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12.net/zsbk/59091.html